跳到主要内容

1 篇博文 含有标签「社群治理」

查看所有标签

· 阅读需 35 分钟
tison

开源社群存在的目的,主要是制造高质量的开源软件,并促进该软件的使用。为了达到这两个目标,开源社群需要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,并且协同背景多样的参与者的贡献,共同修复软件缺陷、改善软件体验、增加软件功能、组织社群活动和发展软件生态。大多数开源社群的环境里,实际进行组织协调工作的成员,就是社群的维护者(Maintainer)。

不同开源社群对角色的定位和命名有着各自的风格。Vim 社群生态丰富,但是 Bram Moolenaar 是唯一的“仁慈的独裁者”Kubernetes 制作了一套基于 SIG 划分的从 Reviewer 到 Approver 再到 Owner 的体系。Apache 基金会的每个项目都使用 Committer + Project Management Committee 的治理结构。Rust 和如今的 Linux 采用分模块的 Team Maintainer 模式。PostgreSQL 则由整个项目级别的 Core Team + Committer 来治理。

对于刚起步的开源项目而言,这些眼花缭乱的标准背后,其实是一个大致相同的对项目维护者的标准。对于想要深入参与开源社群的人来说,理解了项目维护者的标准,也就明白该做些什么以成为一名维护者了。本文主要对这个标准的不同层面进行讨论,顺带对比上面这些经过演变的不同版本。